close

金石堂網路書店 購物推薦 科學玩具自造王



金石堂網路書店 文學推薦

科學玩具自造王





科學玩具自造王 評價



網友滿意度:



最近迷上了DIY~~

天啊~ 能夠自己做出

好吃的料理真的是太幸福了~

一來當然是可以

滿足自己想吃就吃的慾望

在來就是做給對方吃呀~

不論是家人朋友情人

這比送買好現成的禮品還有FU

可以一起做一起學就更有相處

的機會啦~~

也就是說!

常常動手DIY=跟親朋好友連繫感情

=>人氣直升UpUpUp!!

真可謂一舉數得啊啊~~

推薦這次自辦活動好評的

科學玩具自造王

做起來就是讓自己成為眾人注目焦點!

輕鬆好上手~ 提升自信也可以越做越專精

這大概就是我樂此不疲的原因吧(笑)

心動不如行動,快點傳送門一探究竟吧!



科學玩具自造王



本週熱銷商品:

商品訊息功能:

商品訊息描述:

















  • 相關影片























    《科學玩具自造王》



    自己的玩具自己做,

    培養超強Maker,從小開始!

    3種《大人的科學》創意改造

    6種超酷炫3D列印組

    7種閃閃發光、五彩繽紛的發光玩具

    20種上天下海、可操作互動的小朋友最佳玩伴

    學科學不只在教室中,在家也可以!

    本書介紹20件小朋友在家就能自己動手做的科學玩具,每種玩具皆對應一種科學原理,含蓋力學、電學、機械原理、光學、電磁力等,讓孩子在做中學、玩中學、快樂學習。

    玩具依製作複雜度,區分為三個等級:新手篇、進擊篇、高階篇,以及《大人的科學》改造篇,材料多為生活中容易取得的素材,如冰棒棍、不要的紙箱、黏土等,孩子可在家長或老師的陪同下,按照不同年齡製作不同難度的玩具。

    除手工科學玩具,本書更引介目前最夯的3D列印技術。作者金克杰推廣3D列印技術多年,定期舉辦工作坊,分享老師如何在課程中運用3D列印。目前各級中小學內擁有3D列印機的比例逐年增加,能讓孩子體驗最新技術,從小培養設計思考的概念。本書提供3D列印檔案供讀者下載,只要將檔案輸入3D列印機中,即能輕鬆印出套件。

    → Maker想什麼

    分享作者在設計這個玩具前的想法與構思,讓小朋友覺得「哇,原來他只是這麼『想』,就可以『想』出一個新玩具,太厲害了,我是不是有一天也可以想出一個玩具?」小小Maker就從主動思考先培養起!

    製作年段與科學原理

    提供適合製作各玩具的年齡,及可參考的科學原理。家長可挑選適合孩子的玩具,低年級由家長陪同一起做,中年級學習獨立完成,高年級進一步改造玩具。本書手作玩具涉及的知識領域,包含了力學、電學、光學、浮力、機械運用原理、電磁作用等,就讓課本裡的知識,透過親手玩具製作的過程,立刻變得鮮活、實用!

    創意改造

    點出玩具的最大亮點,讀者只要變換裝飾,就能改頭換面成另一個新玩具;或只要延伸變化,就能成為進階高難度版本。透過觸類旁通的思考過程,期待引發孩子腦中的強大想像力。特別收錄暢銷產品《大人的科學》改造篇,如掃地機器人竟然可變身為移動式孵蛋器,就算在家裡睡個午覺,改造後的玩具也能幫你練功孵蛋,讓你的寶可夢進度一路狂飆!

    創造樂趣

    沒有人比孩子更清楚玩具該怎麼玩了!本單元提供幾種不同玩法,不管是獨樂樂或是眾樂樂,大家都有得玩,或許還能因此發展出更多更好玩的遊戲喔!

    本書特色

    1.超獨特:結合腦力與手作力,創作獨一無二的玩具

    2.超啟發:完整介紹玩具的創作脈絡及改造方式,引發孩子想像力自行創作

    3.超科學:透過製作過程,學習科學原理,增加學習樂趣

    4.超簡單:步驟清楚、材料易得,在家即可完成

    5.超有趣:每項玩具都可操作互動

    6.超酷炫:隨書提供3D列印檔案QR Code

















    • 作者介紹







      金克杰

     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玩具與遊戲設計碩士班畢業。KiM Lab玩具實驗室創辦人,親子天下講師,教育部國教署3D列印講師,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創客計畫講師,勞動部北分署創客基地創客導師,AICxIBM機器人講師,資策會3D列印講師,國立台南二中Fablab講師,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講座講師,國立台灣科學教育館講座講師,大愛電視台科學節目顧問,TEDxNTUE年會講者,曾受邀參展2014義大利米蘭設計師週。

















    科學玩具自造王-目錄導覽說明





    • 作者序 化樂趣為動力 ――金克杰

      培養小Maker,從「動手做」開始 ――賓靜蓀

      如何使用本書,體驗Maker 樂趣

      親師如何使用本書搭配3D 列印教學

      3D 列印技術介紹

      3D 列印注意事項

      Part 1新手篇

      ●迷你彈珠台

      有了小小彈珠台,想怎麼玩就怎麼玩,愛玩多久就玩多久。

      ●3D震動感應迷你桌燈

      準備小桌燈來當夜燈,就不用擔心怕黑而不敢睡嘍!

      ●炫光晴天娃娃

      找出閃閃發亮的晴天娃娃掛在窗戶上,大雨小雨不要來!

      ●黏土露營燈

      說到暑假就想去露營,別忘了帶上自製迷你露營燈。

      ●吸管黏土公仔

      動動手啊!動動腳啊!黏土玩偶真是太可愛了!

      ●電流急急棒

      啪滋~電流棒又碰壁了!挑戰下次別再被電到!

      ●橡皮筋迴力車

      碰到塞車?快駕駛迴力車改走捷徑,保證準時抵達。

      ●3D漂浮裝置

      一顆球、兩顆球憑空冒了出來,快來秀漂浮炫技。

      ●金字塔立體投影裝置

      嘿,小精靈現身了?關燈,來看3D影片吧!

      Part 2進擊篇

      ●3D機器人小公仔

      一二三木頭人別動!看哪,迷你機器人公仔好酷喔!

      ●紙飛機發射器

      造飛機造飛機來到青草地,看誰的飛機最會飛啊!

      ●廢材機器人陸上版

      東拼西湊的機器人好炫,快參加廢柴機器人路跑大賽!

      ●廢材機器人水上版

      哇,廢柴機器人也可以下水玩,水上奧運會開幕嘍!

      ●扭蛋機房間位於地下室化煞

      轉一轉,來扭個蛋吧!看掉出來的蛋有沒有幸運轉出獎勵品。

      Part 3高階篇

      ●3D迷你檯燈

      咚咚咚,小檯燈又蹦又跳的出現,喀擦一聲,燈亮了!

      ●3D迷你光劍

      來啊!決戰時刻終於到了,祭出閃亮的光劍迎戰吧!

      ●鋼鐵人方舟反應爐

      啟動發光的核心反應爐,鋼鐵人現身!

      Part 4《大人的科學》改造篇

      ●「極光龍捲風」火箭喇叭

      龍捲飛不斷的狂吹,乘著火箭,我要飛上月球!

      ●「奉茶童子」大變身

      貓咪版的奉茶童子騎著烏龜太郎,前往龍宮作客嘍!

      ●「掃地機器人」孵蛋器

      想讓寶可夢的抓寶進度超前?有移動式孵蛋器簡直太方便了!

      附錄:本書使用工具及材料一覽表



















    作者序

    化樂趣為動力

    金克杰

    逛逛五花八門的材料行一直是我最大的樂趣,就像是在挖掘寶藏一樣,時時都有驚奇。每當發現新的材料零件時,腦海中便會思考著如何把他們做結合,進而動手做出獨一無二自己喜歡的玩具。

    坊間的玩具比較無法融入個人的喜好,也缺乏自己製作時的成就感,因此希望這本書能導引各位讀者一同加入動手做的行列。書中採用漸進式教學,由淺入深,在動手做的過程中,慢慢的培養思考與創作的能力。舉例來說,碰到問題時該如何解決、缺少的零件又該如何取得、要怎麼樣才能讓作品更加完善,這些不光只是侷限在做玩具這部分,對以後在創意思考和學習方面,動手做的能力都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。

    本書收錄的玩具大部分的材料都能從日常生活中輕易取得,只要花少許時間,就能做出好玩的玩具,不但可以提升思考及創作的能力,還能依據個人喜好改造出獨具特色的外型和功能。在做完新手篇和進擊篇之後,高階篇的玩具也請務必挑戰看看,雖然製作步驟比較多,但完成時的成就感相對的也會大幅提高喔!

    如果碰到比較複雜的操作部分,也可以請家長和老師協助,一同享受動手做的樂趣吧!



    培養小Maker,從「動手做」開始

    賓靜蓀/《親子天下》總主筆

    「動手做」在美國,早已被定調為教育與人才的關鍵內涵。直到近兩年,台灣教育現場才開始颳起這場動手做旋風,如今的全台中小學教育正吹起一股「Maker」(Maker)動手做的風潮,從城市政策、教育方向、暑期營隊、到教師研習,關鍵字都是「Maker」。

    什麼是Maker?

    他們透過動手做學習並解決問題

    他們主動學習,能清楚解釋作品的來龍去脈。像這樣喜歡動手做的孩子,被稱為「小Maker」(young maker),是目前美國教育最希望培養的未來人才。因為他們主動學習,能把自己的點子做出來,能清楚解釋作品的來龍去脈,科技是他們的玩具。他們不用考試成績定義自己,而用動手做的專題、模型,來展現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自信。

    美國人喜歡在自家車庫或廚房裡DIY,今天,他們利用網路、3D列印機、雷射切割機等新工具、新科技,變身為「Maker」。他們創新、發明、自己製造、雲端創業,不僅再度擦亮「美國製造」招牌,也創造新的工作。

    創新、發明的基礎在「STEM」,也就是科學(Science)、科技(Technology)、工程(Engineering)及數學(Mathematics)等領域。根據美國聯邦教育部統計,未來十年需求最多的工作機會都和STEM相關,但只有16%的美國高中畢業生精熟數學,並對STEM有興趣。

    美國總統歐巴馬(Barack Obama)因此提出「教育創新」十年計畫,編列預算4億美元(約合新台幣120億元),培養、訓練十萬名STEM老師,提升美國學生的科學和數學的能力。他建議老師們取法Maker精神,透過動手做的實際任務,整合知識,讓科學更有趣實用。

    歐巴馬甚至破天荒在2014年6月18日舉辦第一屆「白宮Maker市集」(White House Maker Faire),並明定這天為「全國手作日」(National Day of Making)。全美150所大學、125間公立圖書館,以及90位市長都宣示,將採取行動,支持動手做教育、成立社區Maker空間、市集,目標是讓美國成為「Maker大國」。

    學習,重新被定義

    動手做,讓學科知識連結真實世界

    「想得出來,就做得出來」的Maker精神和主張,影響所及絕不僅僅是重視科學教育,也將重新定義對學習的看法。

    21世紀需要創新、發明的人才。全世界的Maker和發明家都強調一件事:發明不會發生在理論的研讀中,而是發生在實際動手做的過程裡,利用各種科目的理論和內容,解決真實世界的問題,有意義的發明才會產生。

    動手做必須成為教育內涵與過程中的關鍵元素,已經成為美國人的共識。但在台灣,「動手做」是一種被低估的學習活動和能力,只有成績不夠好、要走職校體系的孩子,才會接觸到動手做的學習經驗;像是各國中為學習成就低的孩子開設「技藝班」,或是「非主科」的美術、音樂等術科,才有機會跟「動手體驗」產生關聯。

    然而,這世界變化得太迅速,沒有人能預測未來。全世界都在問同樣的問題:「中小學要教什麼?如何教?」動手做的學習,提供了新密碼。因為透過動手做,培養了21世紀最需要的四個能力:創新的能力、獨立自主思考的能力、主動的動機與解決問題的能力。而這些能力,也正好和Maker運動所強調的精神相符合。

    為了讓更多孩子有機會把自己的點子動手做出來,現在Maker風也吹進台灣校園。在行政院「vMaker計畫」下,v代表虛擬 (virtual)、冒險 (venture)和勝利 (victory),由政府搭起平台,整合教育和maker社群;6台國教署的3D列印行動貨櫃車,將在這兩年,陸續開進全台497所高中職。

    無中生有的3D列印「魔法」,讓每一個「嘗鮮」的學生都睜大眼睛。「把玉米、澱粉、甘蔗合成的塑膠粉末放進去,它就會按圖一層一層列印出來,這種成品是可分解的,不會變成萬年垃圾??」、「國外已有技術,可以放細胞進去,列印出人體器官來??」台灣的中小學生,終於得以加入這場全球的「Maker運動」,重新定義學習。

    這一批受到Maker精神感召、相信動手做強大力量的老師們,已經在自己的教室和學校推動Maker課程。例如,新北市板橋高中擁有全台灣第一個設立在公立學校的「Maker空間」,老師帶領學生從一開始接觸3D列印做鑰匙圈、公仔,到透過工作坊、選修課,帶領學生做更深刻、有助社會的設計。

    不只在高中,台灣的小學生也積極投入動手做的Maker學習。像是台北市建安國小美術班,老師教小朋友利用吸管、回收材料和接環零件,做出一個「會動」的玩具,並鼓勵孩子多方經驗交流,因為「兩個腦袋就多一個想法」!

    家長,學習放手

    順應孩子「用手思考」的天性

    也許你會問,動手做固然美好,但台灣還是得考試、比成績,美國的月亮圓,與我何干?

    儘管,動手做不是唯一、也不一定是最好的學習方法,就連美國大部分的學校也還處於為標準化測驗教學的狀態。但家長應該要有個共識:「動手做」並非要取代教育的一切過程,講課、閱讀、研究仍然有其重要性,可是每個孩子與生俱來動手做的需求、用手思考的經驗也不應被剝奪,「大人必須要放棄一些原有的控制感」!

    在未來,每個孩子勢必要有勇於面對改變、跨出舒適圈、動手去解決未知問題的能力。那麼身為父母,該如何支持家中的小Maker,讓他們的創造欲得以燃燒、學習更主動?

    1.滿足孩子拆解東西的好奇心。

    探詢每位Maker、發明家的成長歷程,會發現他們幾乎都有個喜歡拆東西的童年和好奇心。鼓勵上幼兒園的女兒拆解小家電,再將內部零件分門別類、重新組合成自己的創作品。「練習使用螺絲起子等工具,不但訓練孩子的大小肌肉,也讓女孩不怕拿起工具,以會修理家電為榮,而且也學會將小零件分類整理,」柏克學校Maker坊老師珍妮.郝蘭德(Jenny Howland)表示。

    廢物回收利用也是舊金山Maker運動中的一個創意表現。當今最夯的一個動手做活動,就是拆解舊的填充玩具,把裡面的電池取出來,再創造新玩具。一個會讓熊熊肚子叫的電池,裝上另外的裝飾,就會變成一隻小貓咪。不僅展現環保意識,更展現孩子的創意,同時也學會簡單電學。

    2.當孩子的「彈藥庫」,隨時補貨。

    喜歡動手做的孩子,需要多樣豐富的媒材、物品或器材的刺激,實現隨時都會湧現的創作靈感。

    有三個兒子的作家彭菊仙最常去的幾家店,就是文具用品行、五金行和量販材料店。她在《孩子有想法,我們就想辦法》一書中詳述,老二凱凱是手做達人,看完電影常突發奇想要做電影中的神槌、五連發彈力木槍、鋼鐵手套、五彩籌碼......她和先生每三週就去店裡報到,購買木材、金屬、鋸子等配備。

    3.Hold住想幫忙、想教的衝動。

    看到孩子無助、搞不懂的時候,很多父母會直覺、衝動的衝上前去幫忙。對此,舊金山探索館動手做計畫主持人麥克

















    作者序

    化樂趣為動力

    金克杰

    逛逛五花八門的材料行一直是我最大的樂趣,就像是在挖掘寶藏一樣,時時都有驚奇。每當發現新的材料零件時,腦海中便會思考著如何把他們做結合,進而動手做出獨一無二自己喜歡的玩具。

    坊間的玩具比較無法融入個人的喜好,也缺乏自己製作時的成就感,因此希望這本書能導引各位讀者一同加入動手做的行列。書中採用漸進式教學,由淺入深,在動手做的過程中,慢慢的培養思考與創作的能力。舉例來說,碰到問題時該如何解決、缺少的零件又該如何取得、要怎麼樣才能讓作品更加完善,這些不光只是侷限在做玩具這部分,對以後在創意思考和學習方面,動手做的能力都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。

    本書收錄的玩具大部分的材料都能從日常生活中輕易取得,只要花少許時間,就能做出好玩的玩具,不但可以提升思考及創作的能力,還能依據個人喜好改造出獨具特色的外型和功能。在做完新手篇和進擊篇之後,高階篇的玩具也請務必挑戰看看,雖然製作步驟比較多,但完成時的成就感相對的也會大幅提高喔!

    如果碰到比較複雜的操作部分,也可以請家長和老師協助,一同享受動手做的樂趣吧!









    語言:中文繁體
    規格:平裝
    分級:普級
    開數:17*21
    頁數:192

    出版地:台灣













    商品訊息簡述:








    • 作者:金克杰

      追蹤











    • 出版社:親子天下

      出版社追蹤

      功能說明





    • 出版日:2016/12/6








    • ISBN:9789869371940




    • 語言:中文繁體




    • 適讀年齡:全齡適讀








    科學玩具自造王



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danl0mb21q34 的頭像
    danl0mb21q34

    天香的潮流小心得

    danl0mb21q3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